顶点小说 - 历史军事 - 秦皇纪在线阅读 - 第十四章 大破匈奴(下)

第十四章 大破匈奴(下)

        “誓死扞卫狼居胥山!”

        匈奴爆发出惊天的吼声,地皮都在颤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击破匈奴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踏平狼居胥山!”

        秦军毫不示弱,针锋相对,吼声直贯九霄,震得天空上的浮云片片为之碎裂。

        双方就这样,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扯起嗓子大嗥,跟拉歌似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吼叫的进行,双方的战意越来越炽烈,杀气冲霄,整个战场一派肃杀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匈奴来说,狼居胥山是他们祭祖的圣地,不容有失,不能有丝毫不敬。秦军吼出“踏平狼居胥山”的口号,这不是匈奴所能容忍的,无不是气愤莫铭,怒火冲天,恨不得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,要匈奴的战意不炽烈都不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秦军来说,历尽艰辛,终于横渡绝域,来到了匈奴的老巢漠北,而且还是打到了匈奴的祭祖圣地狼居胥山前,这对秦军士气的激励无法言喻,人人战意炽烈,无不愿死战,把“踏平狼居胥山”的口号变成壮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格格!”听着秦军那对狼居胥山不敬的口号,匈奴更是咬得牙齿格格作响,恨欲狂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杀!”终于,匈奴的气势攀升到巅峰,乌孙落手中的弯刀重重挥下,大声下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乌特拉!”秦军要踏平狼居胥山,这绝对不是匈奴所能容忍的,他们早就想与秦军大战一场,把秦军斩尽杀绝,早就在等待这道命令了。乌孙落的命令一下,匈奴如同打了鸡血似的,欢呼声四起,嗥叫着,骑着骏马。弯弓搭箭,对着秦军军阵冲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匈奴,为了扞卫狼居胥山这个祭祖圣地,人人没有丝毫畏惧之心,无不愿死战,眼里泛着红光,冲杀起来异常英勇,如同下山猛虎般。

        匈奴是无畏的,这很可贵。然而,现实很残酷,并不因为匈奴有着高昂的斗志而有丝毫改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强弩,准备,放!”云车上的尉缭看得真切。手中令旗重重挥下,如同惊雷闪电,威势十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嘣!嘣!嘣!”一驾驾如同远古凶兽般的强弩开始发威了,发机声响成一片,如同雷鸣似的,震得人耳鼓隐隐生疼。

        强弩是克制匈奴骑射的利器,这是华夏对付游牧民族的不二法宝。秦军此次带了数万架强弩,此时发威,那动静很大,比起万千雷霆轰鸣还要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咻!咻!咻!”刺耳的尖啸声响起。天空为之一黯,只见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空中,织成一张密集的矢网,对着匈奴罩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尉缭站在云车上。看得最是真切,只见不计其数的弩矢在天空飞掠。如同毒蛇似的,矢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如同毒蛇的獠牙,很是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噗!噗!噗!”密集的着肉声此起彼伏,比起雷霆轰鸣还要响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啊!啊!啊!”匈奴的惨叫声响成一片,如同惊雷炸响,极为惊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匈奴虽然英勇无畏,然而在破坏力十足的强弩面前,不过是一张纸罢了,不堪一击。

        强弩射在身上,就会出现一个窟窿鲜血来不及填满时,能够看到对面的亮光。紧接着,鲜血填满,就是鲜血飞溅的场景。

        被弩矢光顾的匈奴不知几多,每一次鲜血飞溅,就如同一朵漂亮的血花绽放。不计其数的血花在空中闪现,汇成一朵巨大的血花,那情景极是壮观、绚丽,令人终生难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咝!”站在云车上的尉缭看得最是清楚了,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昔年一战,尉缭亲眼看见强弩发威,射杀匈奴的情景。然而,此时重温这一幕,仍是令他大为震惊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尉缭胆子小,而是这一幕实在是太有震憾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弩矢强劲有力,穿透力十足,不会射杀一个匈奴就力竭了,往往会射杀数个匈奴。到了最后,会把匈奴串成人肉串,在空中飞掠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这些匈奴生机未绝,手舞足蹈,更是发出临死前的惨叫声,那情景如同被地狱恶魔蹂躏的羔羊,太惊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弩矢力竭,这些尸身摔在地上,一层叠一层,很快就堆出了一座座尸山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恐怖的射杀,匈奴哪里见过,看在眼里,惊在心头,个个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因为生机未绝而在抽搐,使得尸山不断摇晃的情景,最是令匈奴惊骇。看着摇晃的尸山,匈奴那感如同见到恶魔似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冒顿也是脸色苍白,呼吸急促,一脸的难以置信。

        久闻秦军的强弩是匈奴的克星,却是闻名不如见面,见面远胜闻名,亲眼见到强弩发威的场景,方知强弩是多么的可怕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乌孙落这个曾经参与昔年一战的人再次见到强弩发威,也是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这一轮的打击,匈奴的战心有些动摇,犹豫不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誓死扞卫狼居胥山!”冒顿看在眼里,右手一挥,扯起嗓子大嗥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誓死扞卫狼居胥山!”一提到狼居胥山这个祭祖的圣地,匈奴就是惊惧尽去,勇气倍增,再度发起冲锋。

        狼居胥山太过重要了,绝不能有失,匈奴可以死,就是不能让狼居胥山被秦军攻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得多,死得多!”嬴政骑在骏马上,打量着如同海潮般冲来的匈奴,一脸的讥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嘣嘣嘣!”强劲的发机声再度响起,强弩再度发威,不计其数的弩矢再度出现在空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轮射杀之后,匈奴死伤惨重,却是为了狼居胥山,依然勇猛无畏,如同下山猛虎般冲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XXXXXX

        李牧率领下的秦军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列阵,并未发起攻击,这令匈奴大臣大为不解,有人讥嘲秦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秦军是不是被千里绝域折磨得晕头了,如此良机,他们竟然不发起进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匈奴还未成阵。若是秦军抓住良机发起进攻的话,大匈奴的勇士一定会死伤惨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头曼单于却是眉头紧拧着,双手紧握成拳,捏得骨节作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闭嘴!”把大臣的讥嘲之言听在耳里,头曼单于暴喝一声,如同惊雷炸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头曼单于精明人一个,他当然知道李牧为何不立时发起进攻,而是要给他列阵的良机,因为李牧的想法和嬴政、尉缭的想法一样。想要在匈奴发挥出最强战力时击破匈奴,以此来震慑匈奴之心,摧毁匈奴的斗志。

        秦军这一手的确是够狠,雄心勃勃,要是成功的话。匈奴在数百上千年内一提起这一战都会惊恐万端,不敢再有丝毫背叛之心,要头曼单于不怒都不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匈奴在秦军的等候下,终于列阵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匈奴,远非当年的匈奴所能比,有着不错的号令了。虽然比起冒顿那一万精锐有不小的差距,亦是难能可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阵势还不错,有些模样了。厚重、谨严。”李牧看在眼里,点评一句,不乏赞赏。

        话锋一转,道:“可惜。匈奴毕竟是匈奴,只会盘马弯弓。不会制造精良的装备,没有先进的战法,这阵势再好又能有什么用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牧这后半句话太有道理了,匈奴不过是一个游牧民族罢了,只会盘马弯弓,没有先进的文明,没有发达的科技,不能制造精良的装备,更不能依精良装备而制订先进的战术战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仅仅一个阵势厚重严谨,又有什么用呢?不过是得其形,不得其神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匈奴的先天不足!

        正是因为匈奴有这种先天不足,即使经过冒顿改革而强横的匈奴最终为汉朝击破。

        纵观中国历史,大漠中的游牧民族换了一个又一个,都曾强横一时,最终却是败在了中原手里,消亡在历史中,原因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蒙古族是个例外,因为得到燕云之地汉人的支持,能制造精良的装备,这是蒙古人能够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当年的蒙古人没有得到宋朝失地汉人的支持,蒙古人再武勇了得,也是无法制法精良的装备,更不可能横扫欧亚大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匈奴的勇士们:十年前,可恶可恨的秦狗斩杀大匈奴百万之众,毁掉历代祖先埋骨的圣地龙城,挖了我们的祖坟,此仇不共戴天!大匈奴的勇士誓死报仇!”头曼单于挥着弯刀,骑着骏马,在匈奴阵前疾驰,大声训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誓死报仇!”匈奴对当年之事是耿耿于怀,没有一刻忘记,此时听了头曼单于的话,无不是恨意炽烈,欲要报仇雪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匈奴的勇士们:用你们手中的弓箭射穿恶毒秦狗的胸膛!用你们的弯刀砍下万恶秦狗的头颅!”头曼单于手中的弯刀一振,一朵漂亮的刀花闪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射穿恶毒秦狗的胸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砍下万恶秦狗的头颅!”

        匈奴爆发出惊天的吼声,人人眼里射出仇恨的光芒。

        到眼下为止,匈奴曾经两度大举南下,第一次被赵武灵王大败于河套之地,第二次被秦异人全歼百万之众。这两次失败都是损失惨重,然而,第二次的失败匈奴最不能忘记,永远铭记这耻辱,因为龙城被毁了,祖坟被挖了,匈奴岂能忘记这血海深仇?

        此时此刻,报仇的时候到了,他们是恨意滔天!

        “弟兄们:你们听见了吗?匈奴叫嚷着要报仇呢!要报当年我们全歼匈奴百万之众,毁龙城,挖匈奴祖坟的血海深仇,你们能允许吗?”李牧的训话因势制宜,却很有效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能!”惊天的吼声响起,秦军锐士眼里闪着厉芒,死死打量着匈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秦锐士注定要把匈奴永远踩在脚下!注定要让匈奴永远背负耻辱!”李牧的训话非常简短,却是很有力,令人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把匈奴永远踩在脚下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让匈奴永远背负耻辱!”

        秦军锐士再度爆发出惊天的吼声,战意高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杀!”头曼单于手中弯刀一挥,匈奴如同海潮一般,冲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