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4章 且听风吟,静待花开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陛下,其次就是大明这边的三级教育了!”

    刘宗周朝着崇祯拱了拱手后继续道:“三级学校开办了半年,这半年的时间里表现良好……甚至有些惊人!”

    “如果给我们一个同样的环境,我未必不如你,甚至比你更高。这句话是民间百姓们对富商士绅们的唾骂之词,而今却是印入了现实之中。

    社学一年级的孩童都是新入学的学生,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预期,那些百姓家的孩子起步虽然不如那些富商士绅家的孩子,

    但好学、用心和用功程度远超那些富商士绅家的孩子,年终考试各州府汇总的成绩中,前百名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占了六七成,真正印证了勤能补拙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郡学上目前什么亮点,算是稳中求进,但大学却是非常的好,多科并行真的让学生们将自身潜力发挥出来了。

    如商事、刑律等等科类中不少学生提出了诸多创意的想法,虽然看起来有些稚嫩和想当然,但能看出来他们真的在用心思思考。

    给他们三年的理论和实践,三年后一定能大放异彩。

    其次则是他们在思想上的转变,在谈论自己学科的内容时自信、憧憬、活力,不再像之前那样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样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刘宗周的脸色一阵变幻,纠结、惭愧、后怕、惊喜等神色在脸上闪现。

    惭愧的是当初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,采用三级教育和多科并行的时候,身为礼部尚书的他是持反对意见的。

    一是传统的教育观念,学子都是四书五经,经义策略,圣贤之道,水利、工程、机械等等都是旁门左道……小道。

    二是选拔人才的方式,从先秦开始到大明一朝,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在变换和改进,到了大明一朝,八股取仕出现。

    保结连坐制、相貌册与笔迹对照的靠前管理,号舍隔离、搜检制度、锁院与糊名誊录的现场管理,临场命题、多重阅卷、磨勘制度等试题与评卷防弊。

    被认为是历史最为公正的取仕方式。

    皇帝要废除,且搞出一种新的方法,他是肩负教化天下学子和百姓的礼部尚书,自然是要反对的。

    或许皇帝的方法更好,但毕竟需要时间来验证,中间几年的空档期会造成局势混乱。

    且毕业的学生都要从胥吏做起,与之前的七品官简直是天差地别。

    后怕的是,仅仅是半年的时间,效果就已经凸显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