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- 历史军事 - 大明圣皇在线阅读 - 第四十二章 喜报接连

第四十二章 喜报接连

        他看了看杨廷和一眼,而杨廷和,也在望向天子,相视一笑,只是朱厚照的笑容有些得意,而杨廷和是欣慰,自己的儿子能得圣心,自己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陛下这神色,是个什么意思?

        不待他多想,杨慎已经在入了金殿,跪拜山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微臣通政司经历杨慎,参见皇上,吾皇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。”杨慎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他七品的职位,按礼制,要跪伏进殿,叩拜山呼面君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慎很小心的记得制度,唯恐自己殿前失仪,不敢抬头望向上方,额头触地,皇上不吩咐,他就得这样回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朱厚照笑眯眯的看向他,表情怪异,又觉有趣,开口道;“平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杨廷和不解皇上何以作此怪异表情,看了看儿子,疑惑不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谢皇上恩典,吾皇万岁。”杨慎起身,俯首呈上奏折,不敢抬头,皇上只是让平身,没有叫他抬首,要是他抬首,那就是失礼,是要被廷杖二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启奏皇上,微臣接到南京六部尚书抵传通政司的奏折,呈报皇上御览。”杨慎低头躬身举着奏折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群臣都盯着这份南京来的奏折,都想知道里面到底说了什么,究竟是王琼错,还是陛下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看了一眼刘瑾,示意他呈上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刘瑾躬身退后,走下御阶,来到杨慎面前,取走奏折,走回朱厚照身边,递过奏折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接过,原本也有些忐忑的心,顿时大定,何止啊,简直是喜笑颜开,嘴角的笑意放大,之后,朗笑出声,在金殿之上回荡,这份奏折真是及时雨啊,王琼那帮子人可以去死了啊,哈哈哈·····。

        群臣更为不解,但是见陛下朗笑,想必不是坏事,南京六部究竟上奏了什么,让皇上龙颜大悦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廷和的心终于也跟着陛下的笑声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投向陛下没有人知道,但是却不免有些担心,陛下空有大志,却志大才疏,担心是难免的,现在陛下龙颜大悦,证明这一场没有硝烟面对争斗,陛下又赢了,这就是才能了,不禁对这份奏折越显期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不知道这份奏折都呈报了什么好消息,让陛下龙颜大悦,陛下何不传阅下来,让臣等也跟着陛下高兴高兴。”杨廷和提议,得到了群臣的赞同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慎听着皇上的笑声的时候,不知道为什么,感觉是如此的耳熟,一种荒诞不经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,忍不住想要抬头望向御阶上的金座,可最后他还是忍住了,要是让殿前御史看到,那就不美了,还是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合上奏折,命刘瑾拿着,传阅给众人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传阅下去,让众位爱卿都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奴婢遵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自己看向杨慎,声音装作平静威严的道:“杨慎,你这通政司经历做的不错,朕很欣慰,总算没有辜负朕的期望,和杨爱卿的教导,你立了功劳啊,知道吗?还是大功一件,这一份奏折让朕免了许多麻烦,朕是个赏罚分明的人,有功就要赏,朕即下旨,封你为通政司左参议,赐五品,可遇事直呈,出入皇宫不需通传,你抬起头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不管群臣如何愕然相顾,朱厚照已经开了金口,杨廷和惊讶的望着皇上,瞠目结舌,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,喜悦吗?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喜悦,自己儿子出息,当老子的哪有不喜悦的,可是这喜悦来的太突然啦,陛下,老臣还没有准备好啊。

        金殿上落针可闻,这杨廷和一家子,就这么得天子眷顾吗?

        刘李谢三公再次相顾无言,这下好,陛下当着群臣的面钦点杨慎,要是他们反对,那不是打天子的脸面威严,可要是不反对,这样下去,岂不是惹群臣非议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慎也没有想到,自己只不过入宫呈上一份奏折,就得到这份荣宠,惊愕之余,跟觉入做梦一场,这升官也太容易了吧,于是,他按照陛下的吩咐,抬起头来,瞧向御阶上的皇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他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,望向天子,却······!

        轰~。

        五雷轰顶般的感觉,直袭他的大脑,愣在当场。嘴巴大张,痴痴呆呆的看着龙椅上,那高高在上帝王,居然·····居然是··朱兄!!!

        杨慎感觉脑子不够用,傻傻的看向朱厚照。

        咳咳,杨廷和发现自己的儿子,夸张惊愕的表情,越想越不对劲,可是他又不能现在就去问,在金殿上呢,只有君臣,没有父子,无奈,只得咳了几声,提醒他,君前失仪了儿子,没见殿前御史正瞪过来吗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慎闻声,才一脸惶恐缓过神来,赶紧跪下请罪道;“微臣方才一时激动,以至失仪冒犯天颜,请皇上恕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微笑着道;“朕恕你无罪,平身,起来吧,自此后,你当要更用心为朝廷谋事,也不枉费朕的一番苦心。”他的眼睛却看着杨廷和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廷和明白这是陛下的拉拢示好,不过这更加坚定了他一心成为帝党的心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谢皇上隆恩,杨慎定不负陛下厚望栽培。”杨慎是文官一边,写完恩典,就站到文臣一方的后面,心脏,还在怦怦直跳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寿就是当今皇上,那么一切关于朱寿的言论,还是行为就都解释的通了,只是没想到天子如此平易近人,想着琼楼之中,他们高谈阔论,谈天说地的直指时政,朝臣弊端,自己幸好没有说皇上的不是,不然···!

        杨慎默默的想着,    一阵后怕庆幸,还好还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事情告一段落,南京六部的奏折,却在朝堂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健激动的老泪纵横,当朝嚎哭起来,昨日他怒指天子不是,胸中怨气难平,记得皇上告诉他们,请给他一点时间,必会有一个交代,没曾想,交代来的这么快,南京六部的联名报喜的奏折就进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想他们自己都做了什么,因为王琼等人的一份不实奏折,在午门外一番哭诉,就老眼昏花,入宫指责陛下不是,他们与王琼等人有何不同,陛下说的对啊,他们就是腐儒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人不明所以,但是连刘健这样稳重的老臣,都哭成这样,看来奏折的内容不简单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老臣···老臣有罪啊,若不是陛下,这南京府七城百姓,就要祸害在老臣手中啊···,老臣··,叩谢陛下皇恩浩荡,大明有幸,社稷有幸啊,陛下····。”刘健已经泣不成声,他是自责悔恨,觉得自己不堪重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迁和李东阳看过这份奏折后,也跟刘健差不多的情形,对自己的言语行为后悔自愧。

        接着一个个的传阅殿中群臣后,金殿哭声一片,这是欣慰的哭声,也是自责自悔的声音,陛下爱民若子,不惧流言蜚语,甘冒大臣的诘难指责,百姓的骂声,一心为百姓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他们呢,不是这份奏折,只怕现在都还在心里,骂陛下荒唐,甚至暗自议论,陛下的行为不足以奉宗庙吗?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又如何,事实证明皇上是对的,不仅救了这么多人呢,还更显皇上的仁厚德行,对于群臣的诘难,也只是罚罚跪而已,没有过多的惩戒,足以证明皇上的仁厚宽大的心态。

        惭愧啊,惭愧的五体投地,王琼活该,这个老匹夫险些害的他们就成了祸国殃民的小人奸臣,可以想象,要是他们还想着为王琼求情,等这份奏折传出去后,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们,必定会被人骂死的,民心不可欺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又很欣慰陛下的所作所为,真的不是在荒唐胡闹,而是,一心为国为民的仁厚君主的行为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要不是的话,陛下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顶着朝廷和民心的压力,行此危及社稷之事,说一句明君仁君,也不为过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慎眼见皇上被群臣称颂,心中暗自高兴,朱兄···哦不,陛下果然是一个好皇上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在心中得意,面上却平淡的道;“都起来吧,诸位爱卿能体谅朕的一番苦心,朕足感欣慰,也怪朕没有事前与卿等商议,奈何朕太过性躁,是朕的不是,朕以后,当要修身养性,以免再次发生午门外哭宫劝谏的事情,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吾皇圣明,德披苍生,臣等为大明幸甚,为天下百姓幸甚,吾皇万岁万岁、万万岁。”群臣山呼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准备要散朝的时候,又有一侍卫入殿启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启奏陛下,河间府捷报,灾情已经控制,聚众已经平定,流民得以安置妥善,兵部尚书兼钦差刘大夏,已在宫外候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群臣再望,真是好事成双啊,这河间府乱,也平定了,他们想到河间府,就再次想到王琼,这个老匹夫,哪里都有他的影子,好在事情总算没有闹大,就被快速平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等再贺,吾皇万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没想到好事一波接一波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宣,刘大夏觐见。”刘瑾尖声宣旨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此的大朝会可真长,可是却没有一个大臣浮躁,也算是前所未有了,不但如此,他们还觉得很舒坦,大朝会结束后,皇上龙颜大悦,赐宴百官,人人得享,皇恩雨露均沾,还有什么怨气怒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王琼等人,却被再次被众臣给厌恶,这不是墙倒众人推,而是,老家伙这次犯了众怒了,以前大臣们,也只是觉得这个老家伙自命清高了点,现在怎么看怎么厌恶,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厚照好在没有加重处罚,只是趁势下旨申饬,同时贬京城督察院御史,任南京道右副都御史一职,以观后效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天后,王琼被人抬走,已经奄奄一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家中后的王琼,躺在床上,隐约听到有人在屋外耻笑,说王景隆在琼楼,为了一个,妓,女,的事情而与人争执打赌的“雅事”锦衣卫牟斌命人四处传扬,朱寿和王景隆等几人的约定,已经沸沸扬扬,王琼听到更是怒急攻心,一口气没有缓过来,只是大吼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逆子。”然后就,撒手人寰,早早的离开了大明的史册。

        家人草草的操办了后事,王琼府上门可罗雀,除了徐琼还有杨廷和来过,就没有其他人来过了,徐琼因为和王琼引为知交好友,故此上门,不管他王琼现在为人如何,至少他作为曾经的友人,这一趟也该来,不愧是领礼部尚书之位的人物,这份修养气度,就让人钦佩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廷和是皇帝派来的人,现在他的身份,已经确认了,朝臣一致认可的事情,他来了,自然是皇帝的意思,可越是这样,越让人对朱厚照服气,王琼午门批龙鳞,引的朝廷和民间非议,天子不仅不计较,还派了心腹大臣前来吊唁,这份帝王心胸,着实让他们折服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没什么人吊唁的,却忽然之间,王琼府上来了一大批人,这就是态度问题了,连圣上都派人来了,难道你们还要矜持自清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廷和临走的时候,给王景隆交代了几句圣上口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贤侄,你跟我来。”他吩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景隆起身跟到门口,杨廷和才道:“陛下有口谕,让我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一听是陛下的口谕,就要跪拜,可是却被一把拉住了手臂,杨廷和道;“无需跪听,陛下让我告诉你,好生读书,以备三年后的科举,不要整日跟着那些纨绔东游西逛,王大人兢兢业业为朝廷进忠,陛下本意是惩戒,没想要王大人性命,现在如此,也只好叹息若何了,陛下对你是恨铁不成钢,这次特意叮嘱我,让你不要愧对王大人的教导,再误入歧途,望你谨记,贤侄啊,我就告辞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景隆一脸哀容的躬送杨廷和,感激道;“侄儿谨记,此后,定痛改前非,送杨大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不明白陛下怎么会特意命杨廷和来告诫自己,但是却知道自己要改改往日的作风习气了,他真的知道错了,因为朱寿的事情,现在他已经气死了父亲,让他悔不当初,幡然醒悟自己的错误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之所以好运气的被朱厚照给放过了,还要感谢朱厚照前世爱听戏,那一曲传唱百年的京戏唱腔,玉堂春落难逢夫,曾经是他十分喜欢曲目,所谓宁拆十座庙,不毁一门亲,他是个好人呐,又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玉堂春和王景隆的命运,就让它按照原有的轨迹去发展吧,不是朕不愿意救你们这对苦命鸳鸯,而是不能改变历史轨迹啊,朕真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无耻的已经改变了多少历史,现在却说不能改变历史,这真是····,做人不能太朱厚照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其他几位,那就惨的多了,一个个回去后,被家中老子亲手执行家法,有人都被打断了双腿,还有得至少三年下不来床,这些都是小事,朱厚照没有杀他们,也算是帝王气量了,相信得到这次教训,这些人要安生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府大公子只在第二日的时候,就彻底的妥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牟斌那个下作无耻的奸佞小人,竟然安排了几个彪形大汉,进入牢中,孔尚衣白白嫩嫩,又英俊不凡,几个大汉色眯眯的望着他,等他睡觉了,就故意往他身边靠,磨磨蹭蹭的,让他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,惊恐大叫,不要不要,神经都被折磨的快崩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人,我愿意写,我真的愿意写,草民一定为陛下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,让天下都明白我儒家是支持陛下的,我曲阜更是愿做陛下的奴仆走狗,天子让我们往东,就往东,天子让我们往西,我们就往西,绝不违背啊,牟大人,请帮草民告知陛下,草民孔尚衣代表曲阜孔家,臣服啦,求求你啊,放过我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牟斌吩咐几个大汉出去,然后命人重新送来一份笔墨纸砚,让他现在就写一份入宫呈交给皇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尚衣这次很干脆,犹豫都没有,就刷刷下笔,不过短短一个时辰,就有一篇荡气回肠,波澜壮阔,慷慨陈词的劝言书出来了,真是见着心潮,闻着感慨啊,好一篇锦绣文章啊。

        相信这份文章传抄天下的时候,定然让大明为之再次沸腾,商贾士绅们如何去想,且不去管,至少在仕林中,必会有一帮子人站出来摇旗呐喊,商贾士绅一体纳税赋,也就不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杨慎,这几日,都被陛下召见进宫,这个秘密,他没有对任何人提及,哪怕是自己的老子,也不能说啊,君臣二人时常相约出宫,琼楼会娇娘,怎么感觉有点像前宋的赵佶和浪子宰相李邦彦呢?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五日后,朝廷再迎大喜,焦芳和张忠二人还朝了,竟然还带着南京七城百姓的所敬献给天下的万民书,为陛下祈福,为天子正名,举朝哗然,天下震惊,现在,还有何人能说陛下的不是,那是要被天下百姓唾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份万民书上来,朱厚照都开心的要爆炸了,民心终于被他给得到了,得民心者得天下,大明稳了,朕的机会来了,哈哈哈····。